江西省最新举措!职业教育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
近日,江西省委办公厅、省政府办公厅对外公布了《江西省深化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。目标是以提升核心办学能力为基础,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为导向,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。到 2025 年,引入一批优质职业学校、技工院校、培训机构、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,力争 8 所高职学校、10所技工院校分别进入国家「双高计划」「双优计划」建设单位行列,职业教育、技工教育每年培养紧缺岗位毕业生超过 6 万人,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例达到 33% 以上。
《措施》明确要改革紧缺专业办学模式。紧扣全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,在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锂电新能源等人才紧缺行业和工业互联网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技术领域,与国内「双高」职业学校、「双优」技工院校和头部培训机构、行业企业携手合作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指标方面,要力争 3 年内嫁接、重组高水平省级产业学院 50 家、特色专业群 90 个,新增专业布点数超过 60% 服务于省域重点产业紧缺岗位,且布点数不低于 300 个。稳定中等职业学校、普通技工学校办学规模,不断提升职业学校、技工院校办学质量。
此外,要创新产教融合模式,加快产教联合体建设。重点聚焦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有色金属、虚拟现实、航空、新能源、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和现代农业、养老托育、文化旅游等领域,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出台「一产一策」产教融合实施方案,形成若干省级产教融合体。各设区市和赣江新区围绕首位产业制定「一市一策」产教融合实施方案,打造多方参与的市域产教联合体,建设至少 1 家集技能实训、技能竞赛、创业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开放式市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。
具体而言,将重点推动建设南昌虚拟现实、南昌电子信息、鹰潭铜产业、上饶光伏、宜春-新余锂电、吉安电子信息、赣州稀有金属、九江化工、抚州汽车等市域产教联合体。成立政府、企业、学校、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理事会,实行实体化运作,负责推动搭建人才供需信息平台,促进专业布局与当地产业结构紧密对接,建设共性技术服务平台,为当地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。
在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层面,开展订单式培养、套餐制培训,创新校企双制、校中厂、厂中校等方式,完善项目制培养模式,针对不同类别不同群体高技能人才实施差异化培养项目,打通「企业订、学校训、企业收」的人才循环链。鼓励企业通过名师带徒、技能研修等形式,开放式培训高技能人才。
在用人机制方面也更加灵活。《措施》提到会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,按规定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、高技能人才、管理人员、能工巧匠等,采取兼职任教、合作研究、参与项目等方式到校工作。依托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院校 3 年内建成 20 家「双师型」「一体化」教师培养培训基地,「双师型」「一体化」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60%。
此次《措施》严格落实地方教育附加费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 30% 的政策。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范围的试点企业,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国家规定的,可按投资额的 30% 比例,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。
此外,统筹就业补助资金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项资金等各项资金,对职业学校、技工院校毕业生参加企业新招用职工岗前培训的,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。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, 60% 以上用于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。
特别是对深度参与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,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、促进就业中发挥重要主体作用的企业,按照规定给予奖励。鼓励各设区市加快建立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的成本补助机制,探索建立考核认定办法,对符合实习实训要求的企业,按照一定标准补偿企业成本。对产教融合型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,按规定予以支持。
在投资和金融支持方面,《措施》明确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、技工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、预算内投资等支持范围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不增加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前提下,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支持职业教育、技工教育,引导银行机构按照「风险可控、商业可持续性」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和产教融合型企业发展,加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,依法依规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。
积极拓宽让利产教融合型企业的渠道,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。充分发挥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改革效能,引导金融机构通过提供优惠利率贷款、扩大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发放规模。
无论是资金支持,还是紧缺专业布局,都彰显了江西省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的决心。最后也重点在强化统筹协调、凝聚发展合力和营造良好氛围方面进行保障,专业的精准匹配将对于人工智能、电子信息等技术型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力助推。
来源:《江西省深化职业教育技工教育改革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